幼兒遊戲時和別人發生衝突,家長該介入嗎?

2012060614:55
 

我有一個三歲半的兒子,去學校接他時,都會在公園玩一下再回家。有時別人推他,他會推回去,當我說不行,他一副不服的表情勉強接受,他可能是心想:「為什麼別人可以推我,我不能推人?」請問我該如何教育他呢?

幼兒遊戲時,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衝突。這些衝突經驗都是孩子學習的題材,幫助孩子建立人際界限,練習基本的社交技巧。因此父母不必過度擔心,關注的重點不是讓孩子不發生衝突,而是引導孩子從衝突中有所學習。以下提供幾個可以介入的方向:

 

1.介入前先觀察:三歲半孩子的人際模式已經有跡可尋。父母可以從旁觀察、蒐集必要的資訊,了解孩子需要增加哪些社交技巧。例如:他跟所有小朋友都會爭吵嗎?還是只有特定的人?遊戲過程中,哪些行為與言語特別容易引發孩子的情緒?

 

2.除非必要才介入:如果孩子沒有向父母求助,或沒有任何一方出現哭泣、傷人、激烈爭吵等行為,可讓孩子們自己練習解決他們的衝突。當下不做過多的介入,待返家後再主動邀請孩子進行討論。例如:「今天○○推你時,你怎麼做?」「後來發生什麼事?」「有沒有其他的方法?」

 

3.描述目前適當的行為:介入時儘量用清楚明確的方式,讓孩子知道適當的行為是什麼,而非反覆強調「不可以」的行為。例如:「玩溜滑梯時要一個一個來!」「○○推你時,你可以說『我不喜歡你推我』」,就會比父母說「不要推他」來得具體清楚。


4.孩子需要實際的體驗:幼兒還不太能夠設想他人感受,所以父母不能只靠言語的教育或提醒。引導時儘量設計成互動遊戲,例如:輪流扮演「推人」跟「被推」的角色,實際練習如何回應,遊戲後再進行分享與討論,讓孩子親身體驗不同對應方式所帶來的不同感受。(黃柏嘉 旭立心理諮商中心心理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