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適當處罰孩子?

2013032109:54
 

處罰=必要之惡?
沉住氣,讓孩子嘗試錯誤

雖然目前社會上普遍認同「正向管教」的理念,

不鼓勵用體罰、責罵…等嚴厲的手段來管教孩子,

但是從家長照顧孩子的實際經驗來看,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不得已必須處罰小孩的時候。

然而,處罰真是一種必要的管教方式嗎?

笛飛兒EQ教育親職講師鍾佳蓉表示,

由於少子化的關係,現在的父母對孩子投注的關愛都很多,

但有些家長因為個性比較急,或是敏感度較高,

往往聽見孩子頂嘴2、3次就忍不住要出手或罵人了,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處罰小孩。

鍾佳蓉老師提醒,在大多數孩子犯錯情節並不嚴重的情況下,

如果爸比媽咪能夠沉得住氣,耐心等待,讓孩子去發現自然的結果,

那麼很多時候處罰其實不見得必須用上。

所謂的「自然結果」,就是讓孩子自己看見做錯事的後果,

而不中途加以干涉。舉例來說,有些小朋友的活動量很高,

天生就是喜歡跑跑跳跳,而父母往往因為擔心危險而加以制止,

但站在孩子的立場,他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經驗去理解為什麼爸爸媽媽要終止他的玩樂,

所以依然故我,看在父母的眼裡,就成了「屢勸不聽」而被處罰。

但是,如果爸比媽咪能在不過度危險的情況下,忍痛讓孩子摔個1、2次,

他自然會學習到不能亂跑亂跳的道理,即使不被處罰,

也會調整自己的行為,這即是所謂的「試誤學習」。

其實,孩子的成長就是不停的在探索著這個世界,

鍾佳蓉老師認為,倘若父母能收起過度的擔心與保護,

適度的給孩子嘗試錯誤的機會,不但能減少許多親子間的衝突,

也不會演變到最後,爸比媽咪講得很無力,孩子也把爸媽的話當耳邊風,

處罰的方式越用越嚴厲,親子關係也跟著越來越糟糕。

 

處罰孩子有效嗎?

鍾佳蓉老師表示,處罰一定是有效的,但如果光是處罰孩子,

而沒有讓孩子了解被處罰的原因,這樣的處罰僅具有「表面效度」,

孩子學到的只是對權威的畏懼:「因為爸爸媽媽打我很痛,所以不可以在他們面前做這件事情」,

而不是真正習得待人接物的道理,而且,這樣的管教日後也很容易讓孩子養成陽奉陰違的壞習慣。

「不教而罰,謂之虐」,除了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麼被處罰之外,

爸比媽咪也應教導孩子對事情的正確處理方式,讓孩子知道下次可以怎麼做,

才不會再被處罰,給他改過的機會,並協助其養成良好習慣。

 

受不受教和年齡無絕對關係!

很多家長經常感到很疑惑,孩子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管教?

講道理他聽得懂嗎?孩子的心智要發展到什麼程度才會比較「受教」?

 

P.S本文章於嬰兒與母親 2012/3月號 截取如有違法告知刪除謝謝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