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會用力打自己的頭或打人,這有問題嗎?

2012082811:51
 
  • 王宏哲◎著
    •  



育兒大家說

孩子總是喜歡拿著玩具或積木把玩,但有時候卻會拿玩具敲自己的頭,或是調皮的敲敲大人的頭,這種行為一定有問題!

育兒專家說

錯!首先,家長必須觀察這種行為出現的頻率、強度與維持時間。六歲以前大腦正在感覺統合發展期間,會主動尋找各種感覺刺激,像是觸覺、本體感覺、前庭感覺等感覺經驗。一般孩子喜歡敲打物品與跑跳,主要是在滿足出力的本體感覺與觸覺,因此父母不必過度擔憂。但若孩子過度尋求這種刺激,而導致身體受傷,那可能是大腦本體感覺與觸覺輸入比較鈍感所導致,必須接受兒童職能治療師的評估。


臨床實例

小豪平時特別好動,總是坐不住,會在上課時到處遊走,也不喜歡參與小朋友的團體活動。每當小豪扭來扭去坐不住時,就會出現打自己的頭與敲下巴等行為。偶爾同學開玩笑摸他或戳他一下,小豪就又開始打自己的頭,有時甚至會打人。還有一次全班正在進行繪畫課程,因為小豪在旁遲遲沒有動手而被老師責備,於是他又出現打頭的行為。這種幼兒行為問題並不罕見,由於孩子會因此受傷,造成許多父母極大的困擾。

錯誤的育兒觀念

孩子亂打就要嚴懲

幼兒期的孩子正在探索環境與感受經驗,偶爾會出現敲打物品或人的行為,家長千萬不要以打手或責罵的方式制止。在孩子感覺用力刺激經驗時如果一直制止,會讓孩子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,而對大人心生恐懼,感到委屈,並且會阻礙大腦感覺刺激經驗的整合。此時,不妨試著幫孩子找出可以宣洩的活動,像是揉紙、拉黏土、打球等,既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,又能刺激孩子感覺統合的能力。

另外,孩子在學校如果出現打人的行為,家長也不要因羞愧而當眾責罵孩子,應該要試著傾聽或查明真正原因,這樣才能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(生理或心理),避免造成日後人格情緒發展問題。

根據我的臨床經驗,建議先隔離打人的情境,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後,再與孩子分析整個經過。但如果孩子打頭或敲打行為出現頻率過高且無法制止,甚至合併情緒失控的行為,就有可能是孩子本身自我刺激行為,常見原因有自閉症或情緒障礙,家長應該進一步請專家評估,以釐清真正原因。

科學育兒新觀念

設計安全的環境讓孩子把玩、敲打

在幼兒大腦感覺統合發展的過程中,應鼓勵孩子以爬、跑、跳等身體關節刺激經驗來探索環境。大人不要因為怕孩子弄髒或危險而過度保護,可以設計安全的環境,購置各種玩具讓孩子把玩、敲打;或是從旁協助,說出孩子內心的體驗,像是「硬硬的」「痛痛的」等。如此一來,即可增加孩子大腦網路對感覺的經驗與處理,以利於發展感覺統合的能力。

等孩子稍微長大一點,父母也可以引導一些適當的本體覺或觸覺活動來滿足刺激,而非持續原始的敲打方式。許多活動像是跳跳馬、拍球、跳繩、攀爬、捏黏土等,都能夠滿足刺激。

不過度斥責,並試著了解原因

當孩子容易因為被責罵而出現打頭、打手等行為時,表示孩子的內心充滿挫折與不安的情緒,此時父母應該要同理孩子的焦慮,試著了解孩子的困難,並提供適當協助。千萬不要再度斥責,最好能試著忽略,並轉移注意力,然後詢問孩子:「你在生氣嗎?生氣的時候可以…」。

在安全的範圍內,父母可以觀察孩子打頭的行為是否為達到某些目的的手段,如果確定是的話,就要暫時忽略這個行為,讓孩子了解這種方式無法順利達成目的,自然就會戒除;如果是因為觸覺敏感(討厭不經意的觸碰,並希望與人保持距離)或觸覺鈍感(總是喜歡東摸西摸,感覺永遠都不滿足),就必須以適當的觸覺治療策略才能改善,例如兒童復健科常用的觸覺刷方案與本體感覺方案,建議父母可以諮詢專業職能治療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