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自我為中心的小孩(下)

2011102821:47
 

典型症頭:打斷大人重要的事,必須立即回應他

案例3

鑫鑫總是想到什麼就馬上要去做,有一次他感到肚子很餓,但是又找不到老師,原來老師在會客室跟其他家長講話。鑫鑫二話不說,打開門大喊:「老師!我跟你講一件事情……」,也不管老師正在跟別人討論重要的事。老師請他在外面等一等,鑫鑫就開始大吵:「我要吃餅乾、我要吃餅乾、我要吃餅乾……」,非要老師馬上中斷正在處理的事情,回應他的需求。

 

專家解析:

由於3歲以前,小朋友的互動對象都是家裡的成人,家人會比較快速的去滿足他的需求、期待,所以孩子也已經習慣需求要被很快滿足,變得比較不會尊重別人,想做什麼,大人就要立刻去做,不能、也不願意等待。

 

在這種情況的處理上,我們會對孩子進行「延宕需求」的訓練,在大人有其他正在忙的事情而不能立即回應他的需求時,小朋友必須學習等一等,尊重其他有更重要事情要處理的人。

 

處理方式:

Step1:當小朋友突然跑過來打斷大人正在做的事情時,先微笑的問他:「你知不知道我們現在在做什麼?」,再來,進一步告訴他:「如果你知道我們在忙,可以跟我們說,能讓你先講一下話嗎?」,然後讓小朋友立刻演練看看。如果他問了,就誇獎他做得很好,然後先讓他表達他的需求。

 

問的時候一定要記得保持微笑,不然孩子會覺得大人在罵他們,他們就會夾著尾巴逃走,等過5分鐘玩得太高興、忘記了,又再次衝進來,不只大人越來越失去耐心,孩子其實也會越來越等不及。

 

Step2:等到先詢問已經變成他的習慣之後,我們再讓他接著練習,詢問之後可以多等待一些時間 。可以等孩子已經有3次禮貌的詢問行為之後,第4次開始跟他們說:「好,但是我正在忙,可不可以請你在旁邊數到30再過來?」,循序漸進,慢慢增加時間。

 

注意!

顏鈺軒老師特別提醒,要給孩子具體的等待時間,孩子才知道再過多久自己的需求就能得到回應。而且爸爸媽媽承諾了就一定要做到,有時候大人容易因為正在討論的事情很重要,就會讓孩子一等再等,把孩子努力學會的好習慣視為理所當然,這個年紀的孩子大約等個2次左右就會瀕臨抓狂的狀態,而且他們也會立即體悟到,用好的態度得不到好的結果,像原本一樣大吵大鬧、盧到大人受不了,反而有比較好的效果,這樣孩子就不會再嘗試等待了。

 

典型症頭:覺得自己像超人一樣無所不能

案例4

東東才要升中班而已,吃完晚餐後竟突然吵著要洗碗,而且不准大人幫忙。媽媽因為擔心他打破碗而受傷,所以沒有答應,東東開始大哭大鬧、暴跳如雷。

 

專家解析:

從發展學的角度來看,3~5歲左右的孩子,普遍都會高估自己的能力,覺得自己很厲害。曾有一個實驗是讓孩子用積木疊高塔,研究者先問小朋友說:「你覺得要疊到那麼高難不難?」,小朋友一致的答案都是:「簡單啊,簡單到不行!」;等到塔已經中途倒了5次之後,研究者再問孩子:「現在你覺得疊高塔難不難?」,令人訝異的是,小朋友還是會回答:「簡單啊!我早就會了!」。

 

這個時期的孩子也很渴望探索這個世界,喜歡主動要求嘗試一些事情,例如「我可不可以幫忙拿這個袋子?」、「我可不可以幫忙掃地?」,而且不願意大人在旁協助,因為這樣有損他們的「專業」。

 

但爸爸媽媽基於保護的心態,可能會擔心孩子在這過程當中受傷,關於這點,顏鈺軒老師認為,我們可以用比較好的態度來看待這樣的事情,因為孩子逐漸在成長,他們不斷嘗試、也不斷蒐集真實世界的回饋,不管他是成功還是失敗,都能從中獲得學習。

 

建議爸爸媽媽先釐清自己的擔心在哪裡,接著和孩子做具體明確的討論,一起想出一些折衷的辦法,不要因為一個很空泛的「擔心」,而草率的全盤否決孩子的提議,否則也等於阻礙了孩子學習的機會。

 

處理方式:

Step1:和鑫鑫討論媽媽的擔心,讓他知道媽媽猶豫的原因在哪裡,然後再一起想辦法。可以對他說:「媽媽好想讓你洗,可是碗如果破掉,你的手就會流血喔,你想要流血嗎?」、「那你覺得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讓你洗到碗,也不會流血?」

 

Step2:達成共識,想出折衷辦法。最後媽媽同意讓鑫鑫每次吃完晚餐後,可以洗自己的碗,因為鑫鑫的碗是塑膠做的。

 

3歲自我中心孩子的教養哲學

與這個時期的孩子相處,在教養方面,有哪些該注意的地方呢?顏鈺軒老師有以下建議:

 

1.多一點傾聽、陪伴

爸爸媽媽每天要留一點時間和孩子單獨相處,全神貫注在孩子身上,即使是10分鐘也好,去傾聽孩子想要說的話,或是陪他做他喜歡的事。傾聽和陪伴的過程會讓孩子了解爸爸媽媽對他的愛,爸爸媽媽也比較能夠掌握到孩子現在有什麼樣的想法和感受。

 

2.每天讓孩子有2次試誤學習的機會

在安全範圍內,每天放手兩件事情讓孩子自己去嘗試,孩子可以藉由嘗試錯誤來學習,從失敗經驗裡萃取出成功的要素。爸爸媽媽的耐心在這裡很重要,發現孩子做錯時,先等一下下,不要急,用正面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失敗,例如牛奶打翻了,微笑的對他說:「啊!碗打翻了,怎麼辦?」,讓孩子自己設法解決問題。

 

3.想辦法讓孩子知道別人的感覺和想法

當孩子不知道別人的想法時,我們就告訴他。如前面所說,在他打斷大人正事時問他:「你覺得我們現在正在做什麼?」,這樣他就比較能去反省自己的行為合不合宜。除此之外,爸爸媽媽也可以自我揭露:「我在跟阿姨講話的時候你突然闖進來,我覺得有一點不開心」,讓孩子知道別人有什麼感受,這也是很重要的。如此一來,孩子就能夠快速掌握到,別人的想法和自己是有點不同的,當他們累積足夠的經驗,就比較能夠做到觀點取替,也比較不會陷入自我中心的狀態。

 

顏鈺軒
現職:笛飛兒EQ教育 親職講師
學歷: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所碩士
經歷:兒童EQ教育8年經驗
民視交通台「幸福學分班」親職教養對話節目多次邀約
孩子可以作最棒的自己2007(遠流)、當孩子情緒的魔法師2009(遠流)、親子雙贏高EQ,我家的管教好舒服2011(遠流)共同作者
國語日報網路親職Q&A專欄、自由時報專欄作者
國語日報EQ成長課程、聯合報文教基金會EQ課程、天母國小兒童動作技能與社會能力遊戲團體、廣福國小兒童EQ課程專任師資
東吳大學、玉成國小、嘉惠托兒所、竹圍社區發展協會...等機構多場演講經歷